(通讯员 杨靖)4月2日,由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湖南省土建水利海洋交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协办的第一届湖南流域人居系统教学研讨会暨湖南省流域轻舟科技服务教学基地联盟大会在湖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汪芳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龙花楼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树忱教授、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徐峰教授等规划学、考古学、地理学、岩土力学和建筑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作主旨报告,同时还邀请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等11所来自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省内高校学院院长出席,吴吉林院长代表来自沅水流域的吉首大学参会。
流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摇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当前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空间载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流域人居系统科学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盟大会上,包括吉首大学在内的湖南省11所联盟高校代表出席流域轻舟科技服务教学基地签约仪式。该联盟的成立为湖南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搭建了沟通协作的优质平台,平台的成立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流域人居系统科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跨学科支持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换与应用,推动湖南流域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满足国家在流域生态治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战略需求。

图为吴吉林院长代表吉首大学参加流域轻舟科技服务教学基地签约仪式
在高校流域人居系统圆桌论坛中,各高校院长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湘资沅澧流域多学科协同的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讨和深度交流。吴吉林院长指出,长期以来,吉首大学将生态学和民族学两个博士点的建设与服务武陵山片区、大湘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培育高层次人才、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传承和保护地域民族文化等领域持续深耕,做出了突出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跨越沅、澧水2个流域,拥有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和智能建造5个专业,未来将立足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富集的流域资源和齐全的产教链条,依托博士点和联盟平台,聚焦流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融合中的重、难点,在保障流域生态、粮食安全和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路径,致力于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流域空间研究与规划实践。
(一审/校:李大军,二审/校:刘卫国,三审/校:吴吉林)